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5期
党建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实践——兼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何虎生;郑元泰;

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运用,结合中国经济具体实际与根据地建设现实需要,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进行经济建设。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经济工作提升至关乎全局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巩固农业基础与发展工业并举的建设方针,通过广泛动员群众,有效巩固了生产基础并改善了农民生活,同时逐步建立起以自给为导向、现代机器生产与传统手工业相结合的工业体系。中国共产党由此构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呈现出公营、私营和合作社经济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格局,极大释放了经济活力。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确立的核心原则与积累的主要经验,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

2025 年 05 期 No.245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研究”(24LLMLA018)
[下载次数: 16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五重向度

徐奉臻;裴翡斐;

从历史、理论、实践、文化、价值五重向度阐释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是把握和推进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历史向度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既奠基在党百余年作风建设的基础上,又继承与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优良传统;从理论向度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蕴含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作风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有机构成;从实践向度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以上率下、递进式推进和常态长效治理,实现了作风建设的深入落实;从文化向度看,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契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形成的文化合力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价值向度看,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挖掘这些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立足于以上五重向度,系统而完整地阐释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有助于在“知”的层面促进共识、在“行”的层面达成共为,进而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05 期 No.245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23KSH006)
[下载次数: 20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政治

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维探赜:内涵、特征、要求

侯衍社;姜佩彤;

现代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中,因其历史背景、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及社会结构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本质内涵与外在表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现代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又立足自身国情,将普遍发展原则与独特实践路径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比较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在现代化理论创新和现代化实践探索的双重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的全面超越。基于此,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牢牢把握其重要特征,并系统遵循在主体、样态、布局、价值旨归和文明创造五方面的方法论要求,进而科学规避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种种陷阱,坚决防止现代化事业走偏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5 年 05 期 No.245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22&ZD012)
[下载次数: 3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出场语境

王刚;

新时代“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跃升。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绝非偶然,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出场语境。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出场语境,揭示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突破性、实践针对性与文明担当性。新时代“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关键期为破解强国建设的文明支撑问题、应对理论解释力相对不足与全球话语权挑战、回应超大规模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担当人类文明形态重构使命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与历史意义,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石。新征程上,持续推进“两个结合”,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前提。

2025 年 05 期 No.245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研究”(22AZD003)
[下载次数: 3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哲学

知性活动的辩证性和知性思维——基于德国古典哲学相关思想的考察

王天成;

知性是在差别中寻求同一而构造概念的活动,而同一和差别的统一就是矛盾,知性活动的辩证性又以本质和现象的反思模式显现出来,呈现为站在现象的立场上寻求本质的活动。知性活动的辩证性推动它以有限的概念形式追求无限物,最后陷入有限概念规定的显性自相矛盾。康德和黑格尔所谓的“辩证理性”实际上就是知性内在辨证本性的显性化。知性的辨证本性一般处于潜意识层面,只能在理性的高度才能反思到,而站在知性的立场上难以反思到,甚至会造成一种片面的反思。知性思维作为自觉的思维方式,就是建立在对知性活动的片面反思之上的。这种反思割裂了知性活动中“知”和“悟”、想象力的时间表象活动和空间表象活动的统一,排斥“悟”而片面强调“知”,并把“知”的确定性建立在空间表象活动之上。由此反思到的所谓知性的规律就成了静态的关系。在这种静态关系中,同一和差别、此和彼都是外在的。当知性的运思把这种静态规律绝对化为唯一的法则来看待对象和自身时,就形成知性思维。知性的辨证发展达到本质与现象统一时,会跃升为理性。理性站在现实的立场上追求自由,表现为自由与必然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从辩证法产生的角度看,知性产生矛盾,理性则使矛盾达到统一,使辩证法成为真理。

2025 年 05 期 No.245 ;
[下载次数: 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275,858
今日访问量: 756

友情链接

帮助视频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一、《长白学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

二、本刊投稿方式:
   登录本网站在线投稿,具体步骤详见“作者注册投稿须知”。

三、敬告读者: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组稿或代收、代转稿件,不收取任何组稿费、审稿费、版面费等一切费用。作者咨询投稿事宜请拨打编辑部办公电话0431-77390591、77390583联系。或者通过本网站写“站内信”联系,会尽快回复。